种地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复混肥料产品与质量的基本知识

2020-9-12 03:44| 发布者: 种地网| 查看: 981| 评论: 0

摘要:   一、 复混肥料产品简介  复混肥料是指氮、磷、钾三种养分中,至少有两种养分(单一养分必须大于4.0%)标明量的由化学方法和(或)掺混方法制成的肥料。在复混肥料中也可以含有一种或几种标明含量的中量元素(对元素 ...
  一、 复混肥料产品简介 


  复混肥料是指氮、磷、钾三种养分中,至少有两种养分(单一养分必须大于4.0%)标明量的由化学方法和(或)掺混方法制成的肥料。在复混肥料中也可以含有一种或几种标明含量的中量元素(对元素钙、镁、硫等的通称)或(和)微量元素(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如硼、锰、铁、锌、铜、钼、钴等)。根据不同的产品要求,采用不同的物料组合,即可制得所需氮、磷、钾比例的复混肥料。物料主要是:尿素、氯化铵、硝酸铵、磷酸铵、普钙、重钙、钙镁磷肥、氯化钾、硫酸钾等。 


  复混肥料按N-P2O5-K2O(总氮―有效五氧化二磷―氧化钾)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分别表示其在复混肥料中所占百分比含量。根据总养分的高低分高浓度(N+P2O5+K2O≥40%)、中浓度(N+P2O5+K2O≥30%)、低浓度(N+P2O5+K2O≥25%)三个等级。 


  二、复混肥料的关键指标 


  (1)氮养分。以总氮(N)质量分数表示。氮主要以氨态氮或(和)硝态氮形态存在。含硝态氮的复混肥料。具有蔓延分解和爆炸危险性的可能,在包装容器上标明"含硝态氮"。氮是组成蛋白质、叶绿素、酶-生物催化剂、核酸和维生素和主要成分,氮能使作物生长得枝繁叶茂。 


  (2)钾养分。以钾(K2O)质量分数表示,钾能促进作物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合成及酶反应,使作物茎秆坚硬,增强抗病和抗倒状的能力,提高作物质量。 


  (3)磷养分。以有效磷(P2O5)质量分数表示,磷有水溶性磷和枸溶性磷,水溶性磷易被植物吸收利用,见效快,又称速效肥。枸溶性磷不溶于水,溶于柠檬酸,在中性土壤中使用效果不错,水溶性磷和枸溶性磷都是磷的有效养分,统称有效磷。复混肥料中的水溶性磷是速效磷养分,它在有效磷养分中应该有相当的比例。在复混肥料中,有效磷以钙镁磷肥等枸溶性磷肥为基础磷肥时,在包装容器上标明"含枸溶性磷",可不检验水溶性磷占有效磷的百分率,未标识则要检。磷是组成原生质、核细胞的重要元素,能促进植物开花结果、籽实早熟,并可提高籽实的质量。 


  (4)氯离子。多数复混肥中有含氯的化合物,氯对不同的作物有益有害。如对烟草、芥麦、马铃薯、叶、柑、葡萄等作物施用含氯(超过限量)复混肥料时会影响这些作物的品质。对大麦、玉米、高粱、棕榈类等作物有益。复混肥中的氯含量大于某指标,在产品标识中标明"含氯"可不检验氯离子含量,标识中未标明"含氯",必须检验氯含量是否符合指标要求,以保证供忌氯植物施用。 


  三、复混肥料选购提示 


  正确识别包装容器上的标识: 


  (1)肥料名称及商标。使用国家标准规定的肥料名称,不允许添加带有不实、夸大、误解、混淆性质的词语,如"高效×××"、"××肥王"、"全元素××肥料"等。企业可以标注经注册登记的商标。 


  (2)养分含量。标明N、P2O5、K2O总养分的百分含量,不得将其他元素或化合物计入总养分。中量元素、微量元素不得在包装容器和质量证明书上标明。 


  (3)生产许可证编号。有效生产许可。 


  (4)生产企业名称、地址。 


  (5)生产日期或批号。 


  (6)肥料标准。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 


  (7)净含量。 


  (8)提示或警语。氯离子的质量分数大于3.0%的产品,用汉字明确标注"含氯(低氯) "、"含氯(中氯)"或"含氯(高氯)",而不是标注"氯"、"含Cl"或"Cl"等。标明"含氯(低氯)"、"含氯(中氯)"的产品,包装容器上不应有忌氯作物的图片,也不应有"硫酸钾(型)"、"硝酸钾(型)"、"硫基"等容易导致用户误认为产品不含氯的标识。有"含氯(高氯)"标识的产品应在包装容器上标明产品的适用作物品种和"使用不当会对作物造成伤害"的警示语。含有尿素态氮的产品应在包装容器上标明以下警示语:"含缩二脲,使用不当会对作物造成伤害。" 


  (9)比照价格:复混肥料每袋价格(净含量50kg计),25元以上。如果价格过低,则应存在质量问题。

相关阅读

桂公网安备 45010702000689号|桂ICP备14001967号-1|耕种帮手机版|免责声明:本站内容由网友供稿,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种地网

GMT+8, 2024-4-24 01:25 , Processed in 0.16779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