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种地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甘蓝的栽培技术及繁殖方法

2020-12-28 02:19| 发布者: 种地网| 查看: 479| 评论: 0

摘要:   甘蓝的栽培技术   选种   选择生育期短的早熟品种,单球重1公斤左右,定植后到收获期45天左右,比较适合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又不影响下茬越冬菜的播种期,如日本品种早帅等。   播种   甘蓝幼苗对温度的 ...
甘蓝种植技术 

  甘蓝的栽培技术

  选种

  选择生育期短的早熟品种,单球重1公斤左右,定植后到收获期45天左右,比较适合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又不影响下茬越冬菜的播种期,如日本品种早帅等。

  播种

  甘蓝幼苗对温度的要求不严格,但结球期对温度的要求十分严格,应在17℃左右,有利于叶球的形成和生长。因此,夏播时间为7月下旬左右。

  壮苗

  1、苗床:苗床应选择通风良好、地势较高、排灌方便、未种过同科蔬菜、距定植田较近的无污染地块。苗床土的配方为6份田土、4份腐熟的有机肥,每立方米营养土加入1公斤三元复合肥、80克多菌灵、100克辛硫磷颗拉剂,拌匀做畦,畦宽1.2米,长度不限。

  2、播种与分苗:7月下旬,在准备好的苗床上灌足底水,将种子均匀撒上,覆细土1厘米左右,覆膜保湿,插拱,覆盖遮阳网,待小苗出土70%以上时,及时撤掉地膜,以防烤伤幼苗。幼苗长至2叶1心时(大约播后10天左右),进行1次分苗,可在傍晚或阴天分苗有利于成活。分苗水要暗沟浇并浇透。

  3、苗床管理:甘蓝幼苗抗逆性强,但必须做好防虫、防草工作,以免被虫、草吞蚀苗。主要害虫有蚜虫、小菜蛾、菜青虫,可用万灵和1.8% 阿维菌素交替使用。因苗期时间短,视虫子情况,一般用药2次即可。

  整地定植

  选择前茬为非十字花科的豆类或瓜类地块为宜,每亩施腐熟有机肥3000公斤、氮磷钾三元复合肥30公斤,翻地做畦,畦宽1.2米,栽2行,株距40厘米,每亩保苗2500~3000株。待小苗长至5~6片叶时定植,定植前喷1次药,即秧苗群集在苗床时用600倍百菌清加3000倍万灵重喷1次,定植后管理得当,一般情况不必用药,整个生育期基本无病害发生。定植水要及时,以利缓苗,不可干晒苗。

  肥水管理

  定植后进行中耕蹲苗,少肥水,以促进地下生长。缓苗后保持土壤见干见湿,以扩大叶片同化面积,每亩施尿素1公斤;进入结球期,为满足生长所需,要给予充足的肥水,重施氮肥,适当增施磷、钾肥,每亩施磷酸二铵2公斤,促进叶球在短时间内快速膨大。

  适当采收

  9月下旬当叶球抱紧时,可及时采收上市。

  甘蓝的繁殖方法

  扦插

  盆花,到春天3、4月份甘蓝抽苔开花后,不能拔掉丢弃,而是继续浇水施肥养下去。花谢后老茎又会萌发大量蘖芽,此时把没有蘖芽的老茎剪去,正常浇水管理到秋季。11月后把这些蘖芽剪下进行扦插。方法是根据自己需要扦插数量的多少,把干净的花盆装上干净的河沙或珍珠岩,然后用开水浇透消毒,放凉后备栽。

  剪下的蘖芽每个保留3~4片叶子。扦插密度以叶片不互相重叠为度,扦插完后喷一遍水,把花盆放在树荫下,或早照能见阳光,中午晒不到的地方。根据天气情况灵活掌握每天进行喷水次数,在保证插穗不出现过分萎蔫的前提下,控制浇水次数。

  插穗

  养花者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种上几盆。留作采插穗的甘蓝老茎,采完插穗后,*是在采插穗时就注意观察,根据老桩茎的长相在不同部位留上3枝至5枝芽,继续管理下去可培养出多头甘蓝盆花。如果是盆景爱好者还可以利用这种老桩茎制作甘蓝盆景。

  上盆

  甘蓝插穗生根后,一星期开始扎根,两个星期就可移栽上盆。如果在6月中旬即剪取 蘖芽进行扦插,生根后即上盆种植,用这种方法可以长出茎长50厘米的甘蓝切花。也可不剪芽扦插,使老茎上的蘖芽任其生长,这样虽然获得的切花茎长不长,一般只有20厘米至30厘米,不太粗壮且大小不一,但多种规格的甘蓝切花又可以使你在制作插花作品时有更大的挑选余地。另外甘蓝进行瓶插,在室内摆放的环境下很容易扎根,如果是摆放在光线明亮的房间里,可以摆放两三个月时间。

  甘蓝的生长环境

  甘蓝喜温和湿润、充足的光照。较耐寒,也有适应高温的能力。生长适温15-20℃。肉质茎膨大期如遇30℃以上高温肉质易纤维化。对土壤的选择不很严格,但宜于腐殖质丰富的粘壤土或砂壤土中种植。甘蓝的幼苗必须在0-10℃通过春化,然后在长日照和适温下抽薹、开花、结果。

甘蓝种植技术 

相关阅读

桂公网安备 45010702000689号|桂ICP备14001967号-1|耕种帮手机版|免责声明:本站内容由网友供稿,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种地网

GMT+8, 2024-3-29 20:29 , Processed in 0.03350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