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种地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水稻分蘖拔节期稻田秧苗异常诊断与防治

2021-6-9 14:09| 发布者: 种地网| 查看: 386| 评论: 0

摘要: 秧苗迟发 一般栽后叶耳间距能较快恢复,正常递增、叶鞘拉长、但是,个体发育不够健壮。最突出的表视是:栽后第二或第三出叶周期仍不发生分蘖,如5叶期移栽的秧苗、生长到7叶或8叶仍不发生分蘖,待第9叶甚至9叶 ...
水稻种植技术 

秧苗迟发

一般栽后叶耳间距能较快恢复,正常递增、叶鞘拉长、但是,个体发育不够健壮。最突出的表视是:栽后第二或第三出叶周期仍不发生分蘖,如5叶期移栽的秧苗、生长到7叶或8叶仍不发生分蘖,待第9叶甚至9叶以后、才有分蘖长出。

发生原因主要是土质硬板、整地质量差或栽后脱水过度、基肥、蘖肥用量不足、秧苗呈浅绿色、根系发育受阻、心叶包卷不紧,展开快。

病虫危害、如稻田期飞虱、稻蓟马等害虫较多、移栽前未能认真用药喷治、移栽后一方面稻苗受害加重、另一方面导致矮缩病等病害的发生。这类稻田苗表现为叶尖黄且多呈卷状。栽插过深或水温、地温过低。这类迟发苗叶色虽深,但叶片狭长且披,分蘖不能发生。

防治与转化措施:稻苗出现迟发现象后、应因苗促进。对因栽后脱肥或缺肥的田块,要及时灌水、追施速效性肥料;土质易硬板的砂土田,在带水整平后及时栽插深水秧;有稻蓟马为害的田块、要立即用药防治,深栽田要用农具疏松秧苗基部的泥土、使分蘖节处于通气良好的环境中;若因水温或地温过低所致、则要采用白天浅水增温、夜间深水保苗的办法,促进低位分蘖早生快发。

秧苗黄化

发病的植株生长不良,直立不披,叶片呈橙黄色。基部叶片开始变黄,后变橙色,并有不定型的锈斑,然后向植株上部叶片发展。病叶外观上绿下黄,全田病株分布均匀。发病植株根系发育不正常,不能正常抽穗,结实率低。

发病原因:该病属于黄化型病毒,由黑尾叶蝉、大斑黑尾叶蝉和二点黑尾叶蝉传毒。温度20~30℃范围内,病毒潜伏期较短,而温度在16℃以下,38℃以上叶蝉就不能传毒。病毒寄生在筛管细胞中,使筛管细胞受害而死。这样,叶子制造的养分不能往下输送,淀粉积累在上部叶片上。用碘-碘化钾溶液测定叶片的淀粉含量,可鉴定黄化病和矮缩病。

防治与转化措施:清除毒源和传毒媒介,主要是消除杂草;选用抗病品种;田间发现病株,先在病株周围喷药防治,然后拔去病株,防止扩展。药剂防治可用40%或50%马拉硫磷每亩用40~50克对水50千克喷雾;也可用20%乐果75~100克,对水50千克喷雾,或用50%西维因50克,对水50千克喷雾。

发病后排水露田,增施磷钾肥和因苗因土施用速效氮肥,促使病株恢复生机,减少损失。

烧苗

受害秧苗显示均匀的橙黄色,以后整张叶片转黄褐色,并自叶尖向下枯黄,严重的会枯死。一般是下部叶片受害严重。这种症状不同于其他病虫害引起的症状,它不会蔓延和转移,没有发病中心,新生叶绿色,有明显新老交替现象。

发生原因:硫酸铵或碳酸氢铵使用不当。在田内无水或叶片上有露水时使用,或中午使用,会使局部地段的稻苗熏伤;用量过多,造成土壤溶液浓度过大,超过根系细胞内的浓度, 细胞水分外渗透而失水,形成烧苗。同时碳酸氢铵也易分解挥发出氨气,烧伤稻株茎叶。

防治与转化措施:施肥时保持田间有一定的水层,如果已出现烧苗,则要及时灌水;适量施肥,分蘖初期一般亩施尿素4~5千克,均匀撒施。夏季追施时最好在傍晚气温较低的时候施用。施用时可掺入少量干湿适中的细士,一起撒施,以免烧伤叶片。

深栽苗

形态特征:移栽后苗田露出土面部位比浅插苗矮1/4~1/3,返青后发棵迟、分蘖少、呈“一炷香”形状。拨节期后,拔起深栽植株,可见基部节间伸长、同时长出许多不定根,常称“二段根”“三段根”。检查秧苗插得深浅,只要看秧苗的高度,如果有几行苗高比另外几行苗矮,这就是插得太深。

发生原因:一般有机质较多的湖塘淤土稻田、或第一年旱改水的稻田,因上水后耕把次数过多、造成土层深而粘稠,此时移栽,常使栽插过深。

拔的秧苗不整齐或栽插方法不准确,如用“拳头秧”“三指秧”栽插,易形成深栽苗。同时田面高低不平,脚印塘多、栽在脚印塘内的秧苗也易形成深栽苗。

防治措施:先整好田,达到田平、土熟,采用“蟹钳式”方法插秧,保证浅栽。不插拳头秧。所谓蟹钳秧是三指头要捏住秧苗基部,两指头插入土中,大拇指顶到土面,这样才能插的浅而挺直。在估计可能会形成过烂的田块内,减少耕耙次数,不使土壤浮烂。

浅水栽秧:田间灌水不宜超过1.7厘米,不栽深水秧。栽插过深的田块,在秧苗活棵后要脱水露田,以增加土壤的通透性,以后进行浅水勤灌。同时要根据土壤中磷的含量,增施磷肥。

盐害苗

盐害主要是在盐破地上种植水稻,或者是引用咸水灌溉所造成的水稻生理障碍。江苏沿海地区常常出现盐害现象,轻者造成减产,重者颗粒无收。水稻在不同生有阶段,盐害症状是不同的。

种子萌发阶段:因种于吸水速度严重受抑,种子出芽不齐。发芽势随盐分浓度增高而降低。盐分浓度过高,种子不发芽,致使种子在土壤中腐烂变黑。种子萌发后进入盐分敏感期:在芽期表现芽尖枯黄、弯曲,迟迟不能现青,甚至死亡。在2~3叶期表现焦头,叶片互相黏连。待秧苗恢复生机,叶片继续生长时,在黏连处不散开,造成所谓“带环”现象。在4~5叶期后(即秧田后期),表现生长缓慢,叶片发黄或发红,由叶尖向叶基或叶鞘蔓延,脚叶枯黄,严重的卷叶枯焦。根系发育不良,根尖黑褐色(生长正常的根尖为白色或浅黄色),严重时变黑腐烂。

移栽后受害,表现活棵迟,发根差;叶片呈淡黄色,心叶有萎蔫现象,并从脚叶开始渐次形成病斑。叶片先从叶尖开始变成黄褐色,由下而上的大量剥皮枯死。枯死叶呈白色倒在水面,受害秧苗根系变黑腐烂。

分蘖期及以后受害:表现分蘖伸长受抑,无效分蘖增多,枯株下部叶片发黄发红,并带有绣褐色斑点,心叶叶尖可结上“盐霜”,舔之有咸味。芽尖或嫩叶萎蔫而后根系 和整株干枯而死亡。

植伤苗

形态特征:植伤苗一 般发生在移栽稻上。植伤是指在移栽过程中使秧苗造成的损伤。其主要表现为叶片萎蔫,严重的叶片和叶鞘灼伤,活棵返青缓慢,分蘖少而迟。

发生原因:或施用二秧苗起身肥施用太早或用量太多,秧苗偏嫩。温度高、日照强、干燥天气、蒸发大,秧苗易失水,造成植伤;拔秧时,种板过硬,或施用二甲四氯不当,造成秧苗断根过多,不能抵抗高温和阳光所引起的失水,造成萎蔫;栽隔夜秧(拔秧到移栽超过一昼夜),也易造成植伤;上午栽秧植伤比傍晚栽秧植伤严重,无水栽秧或秧把倒卧在田中植伤较重,暴露在阳光正下的秧苗植伤也较重。

防治措施:培育壮秧,增强抗植伤能力;小株拔秧,以免折断根、茎、叶。随拔随栽,不栽隔夜秧,最好上午拔秧,当天栽完;提高整地和栽插质量,秧苗带土移栽,能减轻植伤,有利于及时返青、早活棵;加强田间管理,栽后立即灌3~7厘米深水,保持2~3天,以减少秧苗叶片蒸腾;早施分蘖肥,促进早发。

灼伤苗

水稻中上部叶片呈半透明不规则白斑,有时叶片在白斑折断枯死。有些叶片出现紫褐色不规则枯斑,严重的叶片枯死。有别于传染病害,症状不蔓延、不扩大,新生叶正常。

发生原因:由于叶片上有水珠,硫酸铵或碳酸氢铵肥料黏附在叶片上,肥料浓度过高,致使局部叶片的叶绿素遭受破坏,叶片失水过多而灼伤。

防治转化措施:施用硫酸铵等化肥应避免在早晨露水未干,雾气未散或雨后稻叶上存有水珠时进行;宜在傍晚前,温度降低时,尚未下露水前施用。

水稻种植技术 

相关阅读

桂公网安备 45010702000689号|桂ICP备14001967号-1|耕种帮手机版|免责声明:本站内容由网友供稿,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种地网

GMT+8, 2024-4-19 05:57 , Processed in 0.20129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