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种地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新麦30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2021-6-20 13:31| 发布者: 种地网| 查看: 496| 评论: 0

摘要: 1 特征特性 新麦30(试验名称:新麦2119),半冬性多穗型中熟品种,全生育期223.8 d,成熟期与对照周麦18同期。幼苗半匍匐,苗期繁茂性好,分蘖力中等。叶片长宽、直立,颜色浓绿。在春季起身拔节比较早,两 ...
小麦种植技术 

1   特征特性

新麦30(试验名称:新麦2119),半冬性多穗型中熟品种,全生育期223.8 d,成熟期与对照周麦18[2,3]同期。幼苗半匍匐,苗期繁茂性好,分蘖力中等。叶片长宽、直立,颜色浓绿。在春季起身拔节比较早,两极分化比较快,抗倒春寒能力中等,但冬季抗寒性较好。株高72.0~74.3 cm,茎秆较粗壮,抗倒伏性好。株型较紧凑,旗叶较长、直立,成穗率较高,穗下节较长,穗层整齐,穗大小均匀,结实性较好。穗呈纺锤形,芒长、壳白、粒白,籽粒半角质且饱满、容重较高,外观商品性较好。产量三要素协调,成穗数38.6万~42.0万/667 m2,穗粒数36.1~38.7粒,千粒重38.3~48.2 g,丰产性好,并且有一定耐旱性。后期根系活力强,耐后期高温,叶功能好,灌浆速度较快,成熟落黄好。

2   品质检测及抗病性鉴定

2.1   品质检测

从表1可以看出,新麦30的出粉率高达72.8%、72.3%,属优质中筋小麦品种。


2.2   田间自然鉴定

2011—2014年河南省冬水组中间试验中,综合抗病性较好,中抗条锈、白粉和叶枯病,对赤霉病抗性相对较好,中感叶锈病和纹枯病。参加2016年度河南省种子管理站新品种示范,在赤霉病偏重发生年份表现出对赤霉病耐性较好。

3   产量表现

在河南省区试中,2010—2011年度参加河南省冬水Ⅲ组试验,12点汇总的结果是:9点增产,3点减产,增产点率75.0%,平均产量554.5 kg/667 m2,比对照种周麦18增产0.94%,增产效果不显著;2011—2012年度参加河南省冬水Ⅲ组区试,7点汇总的结果是:3点增产,4点减产,增产点率42.9%,平均产量462.7 kg/667 m2,比对照种增产0.11%,增产效果不显著。两年汇总均增产,平均增产点率63.2%,区试最高产量635 kg/667 m2。

2012—2013年度参加河南省冬水B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480.5 kg/667 m2,比对照周麦18增产2.5%,居7个参试品种第6位; 2013—2014年度参加河南省冬水B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571.9 kg/667 m2,16点汇总的结果是:16点全部增产,比对照周麦18增产6.4 %,达到极显著水平,居8个参试品种第4位。

4   品种主要优点、缺陷及种植需注意的问题

4.1   主要优点

综合农艺性状好,抗倒、抗病(耐赤霉病)、抗寒,三要素协调,丰产、稳产性好,产量潜力大。

4.2   主要缺陷

感叶锈病。

4.3   防范措施

每667 m2地用12.5% 烯唑醇(禾果利)可湿性粉剂 40~60 g,加水 50 kg稀释,或者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 80~100 g,均匀喷雾进行防治。


5   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5.1   适宜的种植地区

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南部稻茬麦区除外)、江苏省北部、安徽省北部、陕西省关中地区的中高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

5.2   最佳的播期播量

适宜播期是 10 月上中旬,基本苗 210万~270 万/hm2。如果晚播,要适当增加播量。

5.3   要提高播种的质量

要施足够的底肥,精细整地,使用包衣种子或药剂拌种,足墒下种,浅播、匀播,确保苗匀、苗全。

5.4   肥水管理

土壤一定要肥沃,要平衡施肥,将有机肥与无机肥结合起来,N、P、K与微肥结合起来。建议整个生育期中的施肥量为:纯氮210~240 kg/hm2、磷(P2O5)105 kg/hm2、钾(K2O)105 kg/hm2、锌肥 30 kg/hm2。其中氮肥基肥和拔节孕穗肥各占50%,磷、钾肥作为基肥全部施入。后期的开花水一定要适时浇好。

5.5   病虫害防治

5.5.1   生长前期的虫害防治

对于起身拔节期的麦蜘蛛,可用1.8%阿维菌素乳油(用量 120~150 mL/hm2)进行防治;对于蚜虫,可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用量150~225 g/hm2)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用量300 g/hm2),加水喷雾进行防治。

5.5.2   生长中后期一喷三防

在孕穗期、灌浆期如果出现叶锈病、白粉病和虫害时,可分别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用量300 g/hm2)或40%毒死蜱乳油(用量750~1 125 mL/hm2),加 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用量1 500 g/hm2)或12.5%烯唑醇(禾果利)可湿性粉剂(用量600~900 g/hm2),加水50 kg喷雾防治。

灌浆期间可结合病虫防治进行叶面喷肥,做到一喷三防,肥料用量为水50 kg+磷酸二氢钾或尿素100~150 g(1壶水,100 g肥料,两样各50 g),以预防干热风、延缓衰老、提高粒重。

5.5.3   纹枯病防治

在小麦起身期时,用 12.5%烯唑醇(禾果利)可湿性粉剂(用量 300~450 g/ hm2)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用量1 500 g/ hm2)加水50 kg喷雾(每667 m2喷水量50 kg左右防治效果最好,低于25 kg防治效果极差)。

小麦种植技术 

相关阅读

桂公网安备 45010702000689号|桂ICP备14001967号-1|耕种帮手机版|免责声明:本站内容由网友供稿,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种地网

GMT+8, 2024-4-16 18:41 , Processed in 0.14558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