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地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玉米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

2021-6-24 16:49| 发布者: 种地网| 查看: 361| 评论: 0

摘要: 一、基本情况 该项目为"七五"期间农业部在全国重点组织推广的农机化技术之一,专家们评价:该项技术推广应用面积和发展速度,同其它省区相比居领先水平。该项目1990年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二、主要内 ...
玉米种植技术 

一、基本情况   该项目为"七五"期间农业部在全国重点组织推广的农机化技术之一,专家们评价:该项技术推广应用面积和发展速度,同其它省区相比居领先水平。该项目1990年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二、主要内容及技术经济指标  玉米秸秆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含有作物生长所必需的氮、磷、钾诸元素。使用秸秆切碎机将直立的玉米秸秆就地粉碎还田,省去了人工还田所需的刨、捆、运、铡、沤、送、施等多道工序,不仅大大地提高工效、减轻劳动强度,降低作业成本,抢农时,而且改善土壤的团植结构和理化性状,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促进粮食增产,是一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的实用农机化新技术。推广过程中,我省对多种秸秆切碎机进行了测试选型,选出4F-15型和JQ-150型秸秆切碎机作为全省推广的主要机型,该型机作业效率10亩川、时以上,秸秆粉碎长度在100毫米以下,碎秆抛撒均匀,作业质量较好地满足了农之要求,作业成本 1. 7元/亩,性能优于国内同类机型。我省还研制了与"50"拖拉机配套的4FX-100型秸秆粉碎灭茬还田机、4JFM-120型秸秆粉碎灭茬还田机;与小四轮拖拉机配套的SQJ一60型、gQJ一7O型和gDJH-50型小型秸秆切碎机。特别 是秸秆粉碎灭茬还田机,可同时完成粉碎和灭茬复式作业,深受农民的欢迎。  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我省总结出玉米秸秆切碎机粉碎→施底肥和农药→旋耕灭茬→深耕掩埋→耙地平整→绕塌墒水的耕作农艺规范(对于复式作业还田机,可如下流程:秸秆粉碎灭茬还田机作业→施底肥和农药→深耕掩埋→耙地平整沐烧塌墒水),指导该项技术的推广,以保证实施该项机械化技术收到良好的增产效果。规范实施后,土壤有机质增加 9.8~22.97,小麦和玉米增产幅度分别为10%和12%。   据省内十个市地试点测试结果表明:玉米秸秆切碎机还田比不还田地块,小麦平均增产 29公斤/亩,玉米平均增产 38公斤/亩,二种作物因增产而增值42.2元/亩,即大、小型秸秆切碎机组作业还田,由节省作业成本和增产增值获经济效益分别为53.08元/亩和 53.27元/亩(节省作业成本仅分析了单纯秸秆粉碎还田机)。1984-1989年全省推广大、小型秸秆切碎机作业还田面积分别为 396.704万亩和 51.356万亩,合计448.06万 亩,获经济效益23792.78万元。由于此项技术的推广,加快了玉米地腾茬进度、抢农时、保证小麦适时播种、节省了种子;减少了化肥投资,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培肥了地力,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减少了秸秆到处堆放或焚烧秸秆造成的环境污染,尚可杀死和抑制病虫害的发生;节约农村大量劳动用工,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发展农村乡镇企业提供了条件:给企业带来了活力,给国家增加了税收,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目前推广的主要机制见附表。

型号/项目 4F-1.5秸杆粉碎机 JQ--150秸杆粉碎机 JQ--120秸杆粉碎机 4FX--100

秸杆粉碎灭茬还田机 4JFM--120秸杆粉碎灭茬还田机 9QJ--60秸杆粉碎机

配套动力(马力) 50-55 55 27-50 50 50 12-15

挂接方式 半悬、全悬挂 全悬挂 半悬挂 全悬挂 全悬挂 全悬挂

工作幅宽(米) 1.5 1.5 1.2 1.0 1.2 0.6

作业速度(公里/小时) 5-8 5-8 3-7 w 3.5-6.5 2-4.5

生产率(亩/小时) 7-10 8-14 5-8 4-8 5-8 2-5

工作地隙(毫米) 20-80 20-80 0-50 w w w

灭茬深度(毫米) w w w 大于5 大于5 w

粉碎程度(毫米) 1-100 1-100 35-130 小于100 小于100 1-100

重量(公斤) 488 530 480 425 500 100

参考价格(元/台) 2800 2400 2000 2900 3000 800

审核专家:山西省农业技术推广站研究员 石建国

玉米种植技术 

相关阅读

桂公网安备 45010702000689号|桂ICP备14001967号-1|耕种帮手机版|免责声明:本站内容由网友供稿,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种地网

GMT+8, 2024-4-25 21:22 , Processed in 0.19534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