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产地环境
1.1 产地选择
生产基地须选择在无污染和生态环境良好的地区,远离工矿区和公路干线,避开工业和城市污染源的影响,要求产地周围5 km以内没有对产地环境可能造成污染的污染源,产地环境检测评价执行NY/T 5295 的规定。
1.2 气候条件
要种植在年有效积温2 100℃以上,年平均降水量350 mm 以上的地区。
1.3 土壤条件
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土壤有机质含量100 g/kg 以上。
1.4 空气条件
产地空气质量中总悬浮颗粒物日平均量小于0.3 mg/m3,二氧化硫日平均量小于0.15 mg/m3,二氧化氮日平均量小于0.12 mg/m3,氟化物日平均量小于7 ug/m3。
1.5 水质条件
灌溉水质量中pH值应在5.5~8.5、化学需氧量应小于300 mg/L,总汞应小于0.001 mg/L,总镉应小于0.005 mg/L,总砷应小于0.1 mg/L,总铅应小于0.1 mg/L,氟化物在2~3 mg/L,铬(六价)应小于0.1 mg/L。
2 生产技术
2.1 播前准备
2.1.1 选地
选择肥力较高、保水保肥、排水良好且非连茬的地块。
2.1.2 整地
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深耕灭茬,耕深20~25 cm,播前浅耕。
2.1.3 品种选择
选择适宜当地环境条件并经过审定的优质、高产、抗病、商品性好、符合市场消费需求的品种。
2.1.4 种子质量
精选种子,清除病、残、秕、杂、小粒和杂物。
2.1.5 种子处理
用种子量0.5%的钼酸铵或硫酸锌拌种,再用种子量0.3%的质量分数75%百菌清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或用大豆专用种衣剂包衣处理。
2.1.6 施足底肥
每0.067 hm2施有机肥1 000~2 000 kg、磷酸二铵 15~20 kg。
2.2 播种
2.2.1 播期
春播:当5 cm 耕层温度稳定通过10℃~12℃以上,即4月下旬—5月上旬播种。夏播:6月10日—25日播种。
2.2.2 播深
播深 3~5 cm 。
2.3 播种方式
条播或点播。春播密度每0.067 hm2留苗8 000~10 000株;夏播密度每0.067 hm2留苗15 000~18 000株。
2.4 田间管理
2.4.1 间苗
出苗后第一片复叶展开前间苗,拔除杂株、病苗、弱苗和小苗。
2.4.2 中耕除草
中耕3次:苗高5~6 cm时,结合间苗浅耕;分枝前深耕,剔除苗间杂草;封垄前浅耕,同时培土。
2.4.3 施肥
鼓粒初期每0.067 hm2用磷酸二氢钾1.5 kg、硫酸锰0.05 kg、钼酸铵0.015 kg、硼砂0.1 kg,溶于30 kg水中叶面喷施。
2.4.4 浇水
开花前、结荚期各浇水1次。
3 病虫害防治
3.1 防治原则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技术,科学应用化学防治技术,达到无公害大豆安全、优质、高产的目的。
3.2 防治方法
3.2.1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虫品种,精选种子,去除病粒。合理轮作倒茬,及时耕翻土壤,防止和减少幼虫或虫卵越冬;培育无病虫害壮苗;适期播种,避开病虫害高发期。
3.2.2 物理防治
用频振灯诱杀小地老虎、豆荚螟、豆野螟成虫,按照灯管功率15 W的单灯控制半径120 m进行布灯,高度为杀虫灯接虫口离地面1.5~2 m;用糖醋液诱杀小地老虎成虫,每0.067 hm2摆放糖醋盆5个左右;利用黄板诱杀蚜虫,每0.067 hm2悬挂规格为20 cm×25 cm或25 cm×30 cm的黄板40~60张,诱杀蚜虫。
3.2.3 生物防治
保护天敌,利用田间捕食螨、寄生蜂、食蚜蝇等天敌消灭害虫,或释放天敌控制虫害发生。
3.2.4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不得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剧毒、高残留的农药品种。①霜霉病。用质量分数25% 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质量的0.5%拌种。田间发病时,用质量分数58% 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800~1 000 倍液喷洒。②灰霉病。发病初期,用质量分数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雾防治。③病毒病。及时防治蚜虫,减少传毒途径。可用质量分数20%盐酸吗啉呱铜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喷雾防治。④叶斑病。发病初期,用质量分数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防治。7~10 d喷1次,连续防治二三次。⑤白粉病。发病初期,用质量分数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喷雾防治。⑥地下害虫。播种前将新鲜菜叶在质量分数90%敌百虫晶体400倍液中浸泡10 min,于傍晚撒在田间诱杀幼虫。出苗后于傍晚在靠近地面的幼苗嫩茎处用药液浸泡过的菜叶诱杀幼虫;或每0.067 hm2用切碎的鲜草5 kg,均匀拌50% 辛硫磷乳油25 mL,傍晚撒施植株基部周围诱杀幼虫。⑦食心虫、豆荚螟。卵孵化盛期至幼虫钻驻豆荚前,用质量分数2.5%溴氰菊酯乳油等菊酯类农药1 500~2 000 倍液喷雾防治。⑧蚜虫。用质量分数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500~2 000倍液或3%啶虫脒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喷雾防治。⑨线虫病。播种前,每100 kg种子用质量分数35.6%的阿维?多?福悬浮种衣剂355~445 g 进行种子包衣。
4 收获及贮藏
4.1 时间
茎叶及豆荚变黄,豆粒归圆变硬及落叶达80%以上时收获。
4.2 方法
割茬高度以不留底荚为准,不丢枝、不炸荚,割后晒 5~7 d,脱粒。
4.3 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及贮藏
产品生产质量安全控制执行NY/T 2798.2,产品质量检测执行农业部办公厅文件“无公害农产品检测目录——大豆”的规定。籽粒含水量降至13%以下才可入库贮存,仓库需有良好的防湿、隔热、通风、密闭性能,严防霉变、虫蛀和污染,分等、分类标准执行GB 1352有关规定。
4.4 生产记录
建立无公害大豆生产档案,详细记录投入品名称、有效成分、登记证号、防治对象、使用量、使用方法、使用时间、使用地点及面积、使用人员、安全间隔期等信息。生产档案要至少保存2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