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历史资料分析,棉花低温冷害年的温℃指标为3300℃(10℃以上的积温)。全年10℃以上积温少于3300℃就会造成棉花大减产。苗蕾期和铃絮期的低温冷害,对棉花产量的影响更为严重。
棉花低温冷害及防治
苗蕾期:据调查,5月上旬平均气温如在15℃以下,出苗可比常年晚2~6天。如果到5月中旬气温还未升至17℃以上,则苗期生育迟缓,现蕾推迟4~7天。5月中旬平均气温低于15℃,则苗期生育迟缓。5月1日~6月20日间的10℃以上积温如小于950℃,则现蕾推迟3~7天;还有一种情况是,5月上旬地面最低温℃降到1℃以下则棉叶冻伤,降到0℃以下,即使仅2~3小时,也会使棉花死叶死苗。
2、铃絮期:据调查,9月中旬平均气温如降到16℃以下,或者7月26日~9月30日的10℃以上积温小于1490℃,则影响纤维发育,之时开絮晚、铃轻、减产。9月中、下旬地面最低温℃如降至3℃以下,则棉叶部分冻死;降至0℃以下,则叶铃均有死伤。
抗御低温冷害的主要措施
全年低温冷害的防御
选用早熟品种。早熟品种生育期短,需要积温少,各生育阶段的起点温℃也低,因而能耐、抗低温。
育苗移栽。在4月15日播种,5月15日移栽,能延长生育期20天左右,现蕾、开花、开絮均比直播的早10~15天,霜前花增加近1倍,每亩增产皮棉20~40%。
密植早打顶。棉花的内膛铃总是先成熟开絮。在同样的热量条件下,密植能增加内膛铃,早打顶能限制棉花的无效花铃促进增产。实验表明,平肥地每亩8000~9000株,坡薄地每亩10000~12000株为宜。7月5日前后打顶尖,亩保苗8000~9000株的留5~6个果枝,万株左右的留4~5个果枝,1.2万株以上的留3~4个果枝。
塑料薄膜覆盖。播种后立即用薄膜覆盖垄上,5月中旬撤掉。这样,一般播后8天出齐苗,比不覆盖的现蕾早7天,开花早8天,开絮早10天,霜前花达91.2%。
苗蕾期低温冷害的防御
高垄播种。据调查,播种时扶一犁能使垄高14~15厘米,比不扶的高4~5厘米,能使种子在地平线以上2~3厘米处。种子处的地温提高1~1.2℃,出苗早2~3天,出苗率提高25%左右。
早管深松促壮苗。一般在小苗拱土时,在铲趟的基础上用二齿钩深松土2~3次,深1.5~3寸,可提高地温促使苗壮。
覆盖保苗。在临冻前用秫秸、草袋、席子、报纸等覆盖。沙壤土、干土还可在冻前用犁杖趟土将苗埋1指厚,冻后把土扒掉,可使小苗免受冻害。
铃絮期低温冷害的防御
彻底细整枝。据调查,整枝好,中、下部透光℃提高10%以上,株间温℃相应提高0.6~0.7℃。同一品种的同一铃位上,仅由于光照条件的不同,开絮可相差109天以上。所以,及时细整枝,对于通风透光、散湿增温、促进棉铃发育有重要作用。
喷磷、乙烯剂。8月中旬进行根外喷施磷肥1~2次,对催熟纤维有较好的效果。9月中旬前后深趟1~2次,能断根、散湿增温,促使早开絮、开絮集中。9月中旬喷施400倍浓℃的乙烯剂,喷后10多天棉株上下铃一起开裂,开絮快而集中,有一定的增产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