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地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马铃薯地上虫害防治

2021-11-4 22:59| 发布者: 种地网| 查看: 232| 评论: 0

摘要: 1、蚜虫 为害症状和生活习性 蚜虫属于同翅目蚜科,是一类多食性害虫,为害马铃薯的主要有桃蚜等。在马铃薯生长期,蚜虫常群集在嫩叶的背面吸取液汁,造成叶片变形、皱缩,使顶部幼芽和分枝生长受到严重影响。 ...
马铃薯种植技术 

1、蚜虫

为害症状和生活习性  蚜虫属于同翅目蚜科,是一类多食性害虫,为害马铃薯的主要有桃蚜等。在马铃薯生长期,蚜虫常群集在嫩叶的背面吸取液汁,造成叶片变形、皱缩,使顶部幼芽和分枝生长受到严重影响。蚜虫可进行孤雌生殖,繁殖速度快,从转移到第二寄主马铃薯等植株后,每年可发生10~20代。幼嫩的叶片和花蕾都是蚜虫密集为害的部位。而且桃蚜还是传播病毒的主要害虫,对种薯生产常造成威胁。有翅蚜一般在4~5月份向马铃薯迁飞,温度25℃左右时发育最快,温度高于30℃或低于6℃时,蚜虫数量都会减少。桃蚜一般在秋末时,有翅蚜又飞回第一寄主桃树上产卵,并以卵越冬。春季孵化后再以有翅蚜飞迁至第二寄主为害。

防治方法  ⑴药剂防治。发现蚜虫时防治,用25克~40克/亩的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000倍~2000倍液,或10克~20克/亩的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4000倍液,或用10%保丰乳油30~40毫升/亩等药剂交替喷施。⑵药剂拌种。据黑龙江试验,用70%高巧可湿性拌种剂,按100千克种薯拌药30~40克,防治蚜虫80%~100%,残效期长达42天,一次处理可代替3~5次喷药。⑶避蚜种植。在高海拔冷凉地区,或风大蚜虫不易降落的地点种植马铃薯,可防蚜虫传毒。或根据有翅蚜迁飞规律,采取种薯早收,躲过蚜虫高峰期,以保证种薯质量。

2、二十八星瓢虫

为害症状及生活习性  为害马铃薯的有马铃薯二十八星瓢虫和茄二十八星瓢虫两种,为鞘翅目瓢虫科,成虫两翅红褐色带28个黑点的甲虫。以成虫、幼虫取食叶肉、果实和嫩茎,被害叶片仅留网状上表皮,后变褐枯黄,为害严重时致叶片枯萎或食尽全叶。幼虫的为害大于成虫。一般减产10%~20%,严重时可减产50%左右。

马铃薯二十八星瓢虫成虫两翅合并处有一大的斑点,有假死性。该虫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地区,食性较杂,寄主种类很多,主要为害马铃薯。在山西北部1年发生2代,以成虫在背风向阳的土块下、石缝中、树洞内以及秸杆、杂草内群聚越冬。成虫于翌年5月中旬开始活动,先在农田附近的草坡、田埂杂草中栖息,待马铃薯等茄科作物出苗后便陆续迁移到幼苗上为害,以散居为主,严重时每株有成虫3头,田间为害率达80%。6月下旬为产卵盛期,多产于叶背面,呈块状排列,产卵期可延续1~2个月。 7月上中旬第一代幼虫孵化后即开始为害,4龄幼虫以后为害最严重,多时每株有30条幼虫,被害率高达100%。7月下旬至8月上旬幼虫在茎叶上化蛹,1周后羽化为成虫。8月上旬产卵于马铃薯叶片上,第二代幼虫于8月中旬以后为害,但为害不太严重,9月中旬第二代成虫开始迁移越冬,10月上旬全部进入越冬期。19~23℃最适宜瓢虫活动为害,高温干燥可抑制成虫产卵和孵化。成虫以上午10时至下午4时最为活跃,午前多在叶背取食,下午4时后在叶面取食。

茄二十八星瓢虫与马铃薯瓢虫习性相似,喜欢较高温度和湿度,最适条件为25~28℃,相对湿度80%~85%,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成虫昼夜取食,一年可发生3~6代。

防治方法  ⑴人工消灭越冬成虫。收获后集中清除田间枯枝、杂草等,不为成虫创造越冬场所,并在冬季组织人力集中捕杀越冬成虫,早春及时消除田边杂草,从而降低虫口密度,消灭虫源。⑵ 人工捕捉成虫和摘除虫卵。生长期利用假死性进行人工捕捉成虫,并摘除有虫卵的叶片集中消毁,以此减轻成虫为害及控制繁殖率。⑶药剂防治。幼虫分散前与为害期,用2.5%保得乳油30~40毫升/亩,或25%快杀灵乳油40~50毫升/亩,或用万灵广谱速效低残留农药20~30克/亩喷杀,每10天喷药1次,在植株生长期连续喷药3次,注意叶背面和叶面均匀喷药,以便把孵化的幼虫全部杀死。

3、块茎蛾

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甘肃、陕西及台湾等14个省(区),以云、贵、川等省受害较重。受害轻的产量损失10%~20%,重的可达50%~70%。

为害症状及生活习性  块茎蛾为鳞翅目麦蛾科,又称马铃薯麦蛾、烟潜叶蛾等。以幼虫蛀食马铃薯、茄子等作物的叶肉。幼虫为潜叶虫,大多从叶脉附近蛀入,因虫体很小,进入叶中专食叶肉,仅留下叶片的上下表皮,食损的叶片呈半透明状,所以也称绣花虫、串皮虫。幼虫为害块茎时,从块茎芽眼附近钻入肉内,粪便排在洞外。在块茎贮藏期间为害最重,不注意检查看不到块茎受害症状,幼虫在进入块茎后咬食成隧道,严重影响食用品质,甚至造成烂薯和产量损失。成虫白天隐蔽在草丛或植株下面,晚上出来活动,并在植株茎上、叶背和块茎上产卵,每个雌蛾可产卵80粒。刚孵化出的幼虫为白色或浅黄色,幼虫共4龄,老熟时虫体为粉红色,头部为棕褐色,末龄幼虫体长6~13毫米。为害植株时,幼虫吐丝下坠,借风转移到邻近植株上。幼虫吐丝作茧化蛹,8天后变成蛾子。夏季约30天、冬季约50天1代。每年可繁殖5~6代。

防治方法  ⑴收获后马上将块茎运回,防止田间成虫在块茎上产卵。⑵集中焚烧田间植株和地边杂草。⑶清理贮藏窖、库,并用敌敌畏等熏蒸灭虫。每立方米库容可用1毫升敌敌畏熏蒸7~10天。⑷禁止从病区调运种薯。⑸药剂防治。贮藏期间,用二硫化碳按27克/立方米库容密闭熏蒸4小时,用药量可根据库容大小而增减。或贮藏时用苏云金杆菌天门变种721b粉剂1千克拌种1000千克块茎,处理1~2个月,注意拌种前需把块茎上泥土去掉,以免影响药效。

4、黄螨

为害症状及生活习性  茶黄螨为蜱螨目跗线螨科,可为害马铃薯、黄瓜、番茄等多种蔬菜作物。成螨和幼螨刺吸马铃薯嫩叶,常使植株中上部叶片大部受害,顶部嫩叶最重,严重影响植株生长。茶黄螨很小,肉眼看不见。为害的典型症状是被害的叶背面有一层黄褐色发亮的物质,并使叶片向叶背卷曲,叶片变成扭曲、狭窄的畸形状态,严重时叶片干枯。温暖多湿的环境条件有利于虫害发生。在热带地区全年都可发生为害,在二季作地区对秋季马铃薯生产为害最重。

防治方法   ⑴及时清除田间及田边地头的杂草,消除寄主植物,杜绝虫源。⑵药剂防治。用20%的三氯杀螨醇 1000倍液喷杀,或用40%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25%灭螨猛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都很好。5~10天喷药1次,连喷3次可控制为害。喷药时将喷嘴向上,重点喷在植株嫩叶的背面和茎的顶部。

  
马铃薯种植技术 

相关阅读

桂公网安备 45010702000689号|桂ICP备14001967号-1|耕种帮手机版|免责声明:本站内容由网友供稿,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种地网

GMT+8, 2024-4-27 19:39 , Processed in 0.04009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