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地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大麦常见病害发生规律及防治

2022-5-14 03:52| 发布者: 种地网| 查看: 199| 评论: 0

摘要: 一、大麦黄花叶病大麦黄花叶病是我国江淮麦区的重要病害之一,发病田块一般减产10%~30%以上,严重达50%以上,甚至无收成。1、发害症状:初发病时心叶上现与叶脉平行排列的浅黄绿色短线条状至椭圆形不规则形小病斑。 ...

一、大麦黄花叶病

大麦黄花叶病是我国江淮麦区的重要病害之一,发病田块一般减产10%~30%以上,严重达50%以上,甚至无收成。

1、发害症状:初发病时心叶上现与叶脉平行排列的浅黄绿色短线条状至椭圆形不规则形小病斑。二棱大麦染病现锈褐色坏死斑,后病斑不断增多扩大现黄色花叶,严重的病叶变深黄色至橙黄色,似生理性发黄;后期黄色花叶转成黄色条斑,粗叶脉呈绿色,有的剑叶鞘、颖壳也生黄斑。病株略矮,易早枯或不抽穗。

2、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毒能通过病根、病土及病田水流等传染。传毒介体是禾谷多粘菌,田间主要借病土传染,病田10厘米以内的表土传病力强。病土距种子10厘米以内发病率高,距种子30厘米也能染病。田间感染主要在出苗后1个月,3月中旬病株显症。大麦苗期10厘米表土土温高于8.5℃开始发病,土温低于5.5℃则不发病。品种抗病性有差异;多棱大麦发病轻,二棱大麦、早播及连作地发病重。

3、防治方法:①选用抗病耐病品种。如浙农7号、驻大麦3号、沪麦16、雨麦2号。②实行4年以上大面积轮作,大麦黄花叶病菌只侵害大麦青裸,因此与其它作物小麦、油菜倒茬轮作。③适时晚播,根据各地经验,适时晚播可避开多粘菌传毒高峰,可达到减轻发病,增加产量的效果。④深耕翻土30厘米,将表土翻入深层,可防正病土转移或扩散。⑤合理施肥在发病初期及时施用速效氮肥,可促使大麦冬前不旺长,病株不早枯,平稳健壮生长,既可防病,又可达到增产效果。

二、大麦条纹病

大麦条纹病又名条斑病,重病区麦株死亡率可20%~30%,是大麦的重要病害之一。

1、发害症状:大麦地上部分均能发病,以叶片受害最重。出苗后1~2片叶,幼叶上产生淡黄色斑点或短条纹,以后随叶片长大,病斑逐渐扩展。至分孽期,病株产生典型的症状。从叶片基部直到叶尖形成与叶脉平行的细长条纹或断续相连的条纹。拔节、抽穗期,大多数病斑中央草黄色,边缘褐色,并产生很多灰黑色的霉状物。后期病叶破裂干枯,往往引起植株枯死。病株较健株矮小,多不能抽穗而枯死,即使少数能抽穗也弯曲成畸形,不能结实。如有结实的也不饱满。有芒品种,芒常被夹持于鞘内而呈拐曲状。

2、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带菌种子是大麦条纹病传染主要途径,大麦播种后,种子内的菌丝体也恢复活力。当种子萌发时,菌丝侵入芽鞘,并在芽鞘组织内不断扩展蔓延,然后穿透芽鞘内壁,侵入邻近叶片,出现条状病斑,进而侵害穗部。病穗上产生的分生抱子再侵染健株的种子。土壤温度较低12~16℃时,有利于发病。因此,冬大麦播种愈迟发病愈重;播种后低温多雨,有利发病,生长期间高温多湿增加产生,传播,萌发和侵染,增加田间健穗感病机会,造成种子带菌率高,次年发病重。

3、防治方法:

①种子处理:1%石灰水浸种,生石灰1千克,加水100千克,浸种60千克,水温24℃浸种72小时,水温27~28℃浸种48小时;用50%黑矶水浸种6小时,晾干后播种;用2%萎锈宁乳剂1200~600倍浸种6小时,然后播种;用种子量0.1%“百坦”拌种,防治效果较好且有增产作用。

②药剂防治:在抽穗前后喷洒50%二硝散可湿性粉剂200倍液,每亩用液100~150公斤,可防治穗部感染。

③农业栽培措施:冬麦区适时早播,春麦区适时晚播,以土温15℃以上播种较为适宜;合理施肥,注意氮磷钾肥配合使用

三、大麦黑穗病

大麦黑穗病俗称旦疽,每年大麦黑穗病平均发病率均在10%以上,是我国大麦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

1、发病症状:发生在大麦上的有散黑穗病和坚黑穗病,病株常较健株略矮。坚黑穗病发病病穗上的小花、小穗均被破坏,变成一团黑粉状物,外被一层银白色至灰白色薄膜,有的残存芒,膜较坚硬,风吹不坏,孢子间具油脂类物质相互粘结着。散黑穗病刚发病的病穗外面包一层灰色的薄膜,但薄膜很快会破裂,黑粉随风吹散,只剩下光秃的穗轴。

2、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该病系幼苗侵染型病害,每年只在苗期侵染一次,主要靠种子带菌传播。每年大麦收获脱粒时,散出的冬孢子粘附在麦粒上,播种后,冬孢子萌发,产生先菌丝从大麦幼芽鞘侵入,后进入生长点,菌丝体随麦苗生长向上扩展。大麦抽穗前,病菌为害花器或种子,又形成大量冬孢子,出现病穗。这时湿度适宜,部分孢子很快萌发,用先菌丝侵入颖壳及种皮内,以休眠状态越夏或越冬。

3、防治方法:主要采取种子处理,多菌灵浸种或伴种,用25%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0.5千克加水125千克和麦种70千克,浸种48小时,捞出后即可播种。25%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0.5千克加水5千克搅匀后用喷雾器均匀喷洒在125千克麦种上,堆闷6小时,干后即可播种。

四、大麦黄矮病

大麦黄矮病是我国流传较广、为害最大的大麦病毒病害,黄矮病流行年,一般减产20%~30%,严重时可减产50%以上。

1、发病症状:苗期感病植株,生长缓慢,拔节时从基部叶尖褪绿变黄,来重矮化,分孽很少,旗叶明显变小,根系入土浅,易拔起,结实数减少,千粒重下降不明显,严重的不能抽穗。拔节期发病,一般从新叶下1~2片叶开始黄化,自上而下,自叶尖沿叶脉向叶身扩展,叶色稍深,变窄、变厚、质脆,叶背有蜡质光泽。植株不矮化。孕穗期发病,仅叶发黄,自尖端向下逐渐延伸,根系不健全,主根短,次生根少,不矮化。

2、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大麦黄矮病传播方式主要通过麦二叉蚜传播,带毒蚜后代还能继续传播,使病毒不断扩大,具有间歇性和持久性的特点。其发生与流行,同当地传毒蚜虫数量呈正相关,蚜虫数量又受到雨量及气温的影响。秋季麦苗出土后降水多,有翅蚜少,则秋苗发病少;反之发病就多。秋苗发病多少是春季发病的主要依据。一般来讲,秋季天旱温度高,春季气温回升快,为重病流行年;秋季多雨而春季旱,为轻病年;如秋春季都多雨,则一般发病较轻。

3、防治方法①药剂防治拌种:用75%3911乳油150毫升加水5千克拌麦种50千克闷种8~12小时;大田喷药:可于麦苗返青前后,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每亩用5~8克,或40%氧化乐果乳油1500倍液,或5%来福灵乳油或20%速灭杀丁乳油3000~4000倍液,每亩用60~75千克药液作茎叶喷施;洒毒土,每亩用40~60毫升氧乐果乳油,或辛硫磷、杀螟松、乐果等均匀拌入15~25千克细干土中,然后撒施。

②加强田间耕作、肥水、栽培管理,提高大麦抗耐病能力,达到控制虫害、减轻危害的目地,如适期晚播,搞好冬灌,增施磷钾肥等。

  
农业种植技术交流种地网 

相关阅读

桂公网安备 45010702000689号|桂ICP备14001967号-1|耕种帮手机版|免责声明:本站内容由网友供稿,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种地网

GMT+8, 2024-4-20 18:53 , Processed in 0.03449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