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地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如何防治药用植物枇杷黄毛虫

2020-9-14 00:22| 发布者: 种地网| 查看: 578| 评论: 0

摘要:   枇杷黄毛虫Melanographia flexilineata Hampson又名瘤蛾,属于鳞翅目,夜蛾科,我国分布在南京、安徽、江西、湖北、四川、台湾、海南、广东、广西等产区。除为害枇杷外,还为害白格、菠萝蜜等植物。  为害特点 ...


  枇杷黄毛虫Melanographia flexilineata Hampson又名瘤蛾,属于鳞翅目,夜蛾科,我国分布在南京、安徽、江西、湖北、四川、台湾、海南、广东、广西等产区。除为害枇杷外,还为害白格、菠萝蜜等植物。
  为害特点 该虫是以幼虫取食芽、嫩叶为害,发生严重时也为害老叶、嫩茎皮和 花果, 将整片叶食光,仅留表皮和叶脉。
  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9mm,翅展2l-26mm。前翅灰色,中室中央有一瘤状物,是由褐色鳞片组成;内外线为黑色,自前缘至M z脉似弓形弯曲;亚端线为黑色齿状纹;外缘毛上有7个黑色锯齿形斑,排列较整齐。后翅灰褐色。
  卵 直径0.6mm,扁圆形,体色为淡黄色,表面具纵刻纹。
  幼虫 体长22mm,黄色,体节上有3对毛瘤,有4对腹足,明显症状是第3腹节上没有腹足。
  发生规律 该虫是以蛹在树枝或老叶背面茧内越冬。翌年4-5月有适宜环境时羽化为成虫,一般为20摄氏度最适合。浙江年发生3代,第1代在5-6月,枇杷春梢抽出后至采收前;第2代夏梢抽出后,一般在7-8月;第3代9-10月,秋梢抽出后花蕾吐露前。一龄幼虫具有群集性,二龄开始分散为害,三龄以后食量大增。幼虫期约15-31天,老熟幼虫在叶背主脉或枝干上结茧化蛹,蛹期12-30天,越冬蛹期190多天。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一般是将卵产在嫩叶背面,卵期3-7天。该虫的主要天敌有姬蜂、茧蜂、金小蜂等。
  防治方法
  1、加强果园管理 科学修剪,剪除病残枝及茂密枝,注意果园排水措施,保持适当的温湿度,结合修剪,清理果园,减少虫源。
  2、要时进行人工捕杀。
  3、护和利用天敌。
  4、化学防治 幼虫初发时可喷2.5%天王星乳油2500倍液或80%敌百虫晶体800倍液。
  常用药剂 天王星、敌百虫
 

相关阅读

桂公网安备 45010702000689号|桂ICP备14001967号-1|栽培技术|免责声明:本站内容由网友供稿,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种植技术|农药价格|肥料价格|养鱼技术|茶叶知识|种地网

GMT+8, 2025-5-3 20:31 , Processed in 0.03257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