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种地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黄瓜高产栽培100问--黄瓜栽培的基础

2020-11-8 10:37| 发布者: 种地网| 查看: 479| 评论: 0

摘要:   27.天津市黄瓜研究所有哪些良种?各适合什么茬口?     (1)津研4号。 天津市农业科学院黄瓜研究所70年代采用单株系统选择育成的常规品种。植株长势稍弱,基本无侧枝,长势也极为缓慢,为主蔓结瓜习性。叶 ...
黄瓜种植技术 

  27.天津市黄瓜研究所有哪些良种?各适合什么茬口?  

  (1)津研4号。 天津市农业科学院黄瓜研究所70年代采用单株系统选择育成的常规品种。植株长势稍弱,基本无侧枝,长势也极为缓慢,为主蔓结瓜习性。叶片较小,深绿色。早熟,较耐贫瘠。抗霜霉病、白粉病能力强,不抗枯萎病。瓜条棍棒形,深绿色,刺白较稀,瓜条匀称,瓜把较短二条直瓜长35~40厘米。果肉厚而紧密,生长速度快,品质好。春季一般每亩2500千克,秋季每亩1500千克。适于春、秋露地栽培,也适于早春小棚栽培和秋延后栽培。  

  (2)津研7号。 天津市农业科学院黄瓜研究所70年代育成的常规品种。抗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能力强,为津研号黄瓜之冠。植株长势强,叶片大、深绿色。瓜条绿,棍棒形,有黄条纹。长40厘米左右,质脆,品质中等。此品种耐热性好,在35℃以上高温下可正常生长,同时较耐涝,每亩产量3000千克左右。适于春、夏、秋露地栽培。  

  (3)津杂2号。 天津市农业科学院黄瓜研究所育成的一代杂种,1988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植株生长势强,叶片中等大,深绿色。主蔓结瓜,分枝4-6条,第1雌花着生在3~4节上。瓜长棒型,瓜色深绿,白刺,棱瘤较明显。瓜长37.6厘米,瓜把长5厘米左右,横径3.6厘米,瓜腔1.8厘米,单瓜重200克。瓜头有黄色条纹,皮薄,质脆、味甜、品质佳。抗病能力强,高抗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早熟,生长期150天。育苗栽培的苗龄一般为35~45天,有宜太长。育苗期加强温度管理,严禁大蹲苗,以免使其生长受到抑制,前期侧蔓应及时摘除。在保护地栽培中不宜过密,每公顷保苗45000-52500株,在地温稳定在12℃以上的晴天进行定植。应充分施足底肥,及时整枝,并防止瓜秧徒长。中期应及时灌水,同时注意防虫。一般每亩7500千克。适于春、秋露地栽培,也适于大、中、小棚栽培。  

  (4)津杂4号。 天津市农业科学院黄瓜研究所育成的一代杂种,1992年通过天津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植株生长势强,叶深绿色,叶片大而厚。主侧蔓结瓜,分枝性强,第1雌花着生在3-4节。瓜色深绿、有光泽、白刺,棱瘤明显。平均瓜长33.3厘米,瓜把长5.0厘米,横径3.4厘米,心腔1.7厘米。单瓜重200克左右,亩产可达6500公斤。畸形瓜率12%。质脆清香、品质好。早熟性接近长春密刺,从播种到始收68天左右。高抗霜霉病、白粉病、枯萎和疫病。 注意培育适龄壮苗,苗龄40~45天。耐低温能力较差,温度要求夜间13-15℃,白天20-28℃,苗期不宜大蹲苗。每亩栽3000株左右。勤绑蔓,早打杈,10节以下侧蔓全部打掉,以争取前期产量,10节以上侧蔓见瓜留2叶掐尖。适于春塑料大棚、春露地栽培。  

  (5)津春1号。 天津市农业科学院黄瓜研究所育成的一代杂种,为抗黑星病春大棚专门品种。1996年通过天津市农作物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植株长势强,叶片中等大小。以主蔓结瓜为主,节成性好,不易化瓜,适宜密植。腰瓜长35厘米,棒状,单瓜重150克。刺瘤中等,白刺,瓜条深绿色,瓜把较短。一般每亩可生产黄瓜5500千克以上。 津春1号高抗黑星病,并抗霜霉、白粉、枯萎等病害,早熟丰产。早期产量和总产量较长春密刺分别增加50.9%和25.1%。从播种到收获需65天左右,育苗苗龄35天左右,每亩定植3500株左右,商品瓜及时采收,以免影响后期产量。津春1号适宜春在春大棚栽培,在黑星病多发地区优势尤为明显。   

  (6)津春2号。 天津市农业科学院黄瓜研究所育成的一代杂种。1993年通过天津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早熟,第1雌花节位3-4节,以后每隔1-2节结瓜,单性结实能力强。生长发育速度快,从播种到收获(包括育苗期)仅65天左右,前期产量一般比长春密刺提高20%左右。 抗霜霉病、白粉病能力强。植株生长势中等,株型紧凑,以主蔓结瓜为主。分枝少。叶色深绿,叶片较大厚实,回头瓜多。总产量比长春密刺增产30%以上,每亩产量可达5000千克斤以上。瓜条棍棒型,深绿色,白刺较密,棱瘤较明显。瓜条长32厘米左右,单瓜重200克左右,把短、肉厚、商品性好。被命名为“天津农业*”产品。1995年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适期播种,华北地区一般在12月下旬到1月上旬播种,苗龄40天左右,每亩保苗3500~4000株;早熟,从播种到采收约60~70天,采收期70-90天。丰产潜力大,需肥水较多,应以促为主,以提高产量。定植前施足底肥,根瓜坐住后及时追肥。采收中后期加大肥水量,并进行叶面追肥。商品瓜及时采收,以避免坠秧,同时又可提高中后期产量,减少畸形瓜的发生。适于早春大、中、小棚栽培。也可用于春、秋露地和秋棚生产。   

  (7)津春3号。 天津市农业科学院黄瓜研究所育成的一代杂种,1994年3月通过天津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8年获得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植株生长势强,叶片肥大,深绿色,分枝性中等。主蔓结瓜为主,回头瓜多,单性结实能力强。瓜长棒型,绿色,白刺,刺瘤适中,有棱。瓜长30厘米左右,瓜把长4厘米左右,单瓜重200克。瓜条顺直,风味较佳。早熟,从播种至始收50天左右。抗病能力强,抗霜霉病和白粉病。耐低温、弱光能力强,一般每亩产5000千克以上。 适时播种,华北地区越冬日光温室的播种期一般为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苗龄一个月左右,培育壮苗,适期定植。宜采用高畦地膜覆盖定植,每亩栽3500株。结瓜盛期加强肥水管理,及时采收。采用嫁接技术,更能发挥其耐低温、弱光能力,获得高产稳产。适合越冬日光温室栽培。   

  (8)津春4号。 天津市农业科学院黄瓜研究所育成的一代杂种,1993年通过天津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4年被列为国家科技重点推广项目,1997年获得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植株生长势强,株高2~2.4米,分枝多。主蔓结瓜为主,侧蔓亦有结瓜能力,并有回头瓜。瓜长棒型,瓜色深绿,有光泽,白刺、棱瘤明显。瓜条长30厘米,单瓜重200克,腔心小于瓜粗1/2,瓜把长约为瓜长1/7。瓜肉厚,质脆,味清香,品质佳。抗霜霉病、白粉病和枯萎病能力强。一般每亩产5500千克,比津研4号增产30%~50%。 苗期管理以“促”和“控”相结合,定植后注意缓苗,每亩保苗3500株左右。当瓜秧结瓜时,下部容易出现分枝,10节以下侧枝打掉为宜。中上部出现分枝后,每一分枝留1条瓜,见瓜后留1~2片叶去尖。应防止秧疯长,注意防蚜虫。适于我国各地露地栽培。   

  (9)津春5号。 天津市农业科学院黄瓜研究所育成的加工与鲜食兼用的黄瓜杂交一代品种。1994年通过天津审定,1996年获得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该品种表现早熟,春露地栽培第1雌花节位5节左右,秋季栽培第1雌花节位7节左右。兼抗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等3种病害,尤其是在多年连茬地表现出明显的抗病优势。瓜条深绿色,刺瘤中等(外观接近津研4号),心小肉厚,瓜条顺直,长33厘米,横径3厘米,口感脆嫩,商品性状好。该杂交一代有较强的生长势,侧枝、主蔓同时结瓜,每亩产量可达4000~5000千克,较津研4号增产30%~50%,用以加工出口符合外观的要求,腋渍出菜率达56%,是加工与鲜食兼用的优良品种。 栽培上注意:该品种适合早春小拱棚、春夏露地及秋延后栽培。春露地栽培采用阳畦育苗方式,控制昼夜温差培育壮苗,苗龄一般为30天,定植时3叶1心。主侧枝同时结瓜,因此要保证充足的肥水条件,增施磷钾肥。一般定植密度为每亩3500-4000株。  

  (10)津优1号。 天津市农业科学院黄瓜研究所育成的杂交品种,是国家“九五”攻关新成果。1997年通过天津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9年获得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该品种具有多抗、丰产稳产、品质优良特点,是早春小拱棚、秋大棚专用黄瓜优良品种。抗枯萎病、霜霉病和白粉病,具有良好的稳产性能。植株紧凑,长势强,叶深绿色,主蔓结瓜为主,第1雌花着生在第4-5节,雌花节率25%左右。回头瓜多,丰产性好,一般每亩产一般达5000~6000千克。瓜条顺直,长36厘米左右,单瓜重250克左右;瓜色深绿,有光泽,瘤显著密生白刺;瓜把短,一般小于瓜长的1/7;心腔较细,小于瓜横径的1/2;果肉浅绿色、质脆、无苦味,品质优,商品性好,符合我国北方地区消费习惯。 栽培要点:华北地区早春小拱棚栽培,一般在3月上中旬播种,苗龄40天左右,每亩保苗3500~4000株。秋棚可在7月底至8月底播种。为提高雌花节率,可以在苗期(2叶1心)时喷施0.01%乙烯利2~3次。丰产潜力大,需肥水较多,应以促为主,以提高产量。定植前施足底肥,根瓜坐住后及时追肥。采收中后期加大肥水量,并进行叶面追肥。适宜于华北、华南地区春秋大棚栽培、东北地区春秋拱棚及秋大棚栽培。   

  (11)津优2号。 天津市农业科学院黄瓜研究所育成的杂交品种1998年通过天津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植株生长势强,茎粗壮,叶片肥大,叶色深绿,以主蔓结瓜为主,分枝性弱,瓜码密,平均第1雌花节率4.2节,回头瓜多,在良好栽培条件下,可上下反复多次结瓜。腰瓜长32厘米,单瓜重200克,瓜条棒状,深绿色,有光泽,瘤显著,密生白刺,瓜把为瓜长1/7,果肉厚,外观佳,品质优。该品种早熟,从播种到采收约70天,采收期90~120天,中前期具有较大的丰产潜力,平均每亩产量5500千克左右,抗枯萎病、霜霉病。白粉病等病害。 适合日光温室栽培,尤其适合冬春茬日光温室栽培。苗龄40~45天,3叶1心至4叶1心时定植,每亩保苗3400~3500株。播种前苗床底水一定要充足,苗期尽量不再补水,定植前5~7天进行适度低温炼苗。阴雨天注意通风透光。以降低苗床温度,防止沤根、立枯、猝倒等病害的发生。定植后不宜蹲苗,肥水供应要及时,注意通风透光,采收期更应注意掌握快浇水、快施肥、快摘瓜的“三快”原则,以保身促瓜,提高中后期产量。抗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能力较强,但在病害多发季节,还应注意预防;同时注意防治灰霉病、炭疽病和蚜虫、螨类等。   

  (12)津优3号。 国家“九五”攻关新成果,是Fl代黄瓜新品种,1999年通过天津市和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具有多抗、丰产、稳产、品质优良等特点,是适合越冬日光温室、早春温室和大棚栽培的黄瓜优良品种。抗病性强,高抗枯萎病,中抗霜霉病和白粉病。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能。植株紧凑,长势强;叶深绿色;主蔓结瓜为主,第1雌花着生在第3-4节,雌花节率30%左右,回头瓜多,早期产量较长春密刺增加37.6%,总产量较长春密刺增加32.3%,每公顷产达85000千克左右。耐低温。耐弱光能力强,在11-14℃低温和9000勒克斯弱光下仍能正常生长。春季可提前播种,获得较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瓜条顺直,长35厘米左右,单瓜重230克左右;瓜色深绿,有光泽,瘤显著密生白刺;瓜把短,一般小于瓜长的1/7;心腔较细,小于瓜横径的1/2;果肉浅绿色,质脆、味甜、品质优,符合北方地区消费习惯。 华北地区越冬日光温室的播种期一般为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苗龄一个月左右。春大棚一般在12月下旬到1月上旬播种,苗龄40天左右。  

  (13)津美1号。 天津市农业科学院黄瓜研究所于1993年开展的外向型黄瓜品种选育,被列为天津市重点攻关项目,1999年通过审定。它是集国内外黄瓜优良性状于一体的一种新类型黄瓜。 早熟,主蔓结瓜为主,第1雌花节位在第4节左右,前期产量比长春密刺提高20%,雌花节率高,瓜码密,总产量比长春密刺提高30%,每亩产5000千克左右。对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的抗性属中上等水平。瓜条深绿,少刺,皮色亮绿,瓜把极短,成瓜性好,畸形瓜率低,瓜条顺直,腔小肉厚,单瓜重150克,长30厘米,横径2.8厘米。农药残留量明显低于刺瘤型黄瓜,果肉农药含量比对照降低27%,果皮农药含量比对照降低18%。生长速度快,适于春大棚栽培。 苗龄35天,定植时3叶1心为宜。苗期管理注意低夜温锻炼(后半夜10-20℃)防徒长,并利于雌花分化,为早熟打下基础,育苗营养土可适量加入杀菌剂,防治苗期病害。每亩保苗4500株。生长期间注意加强病虫害防治。   

  (14)津优4号。 国家“九五”攻关新成果,是F1代黄瓜新组合,将国外耐低温耐弱光特性与我国抗病丰产特性有机结合,具有多抗、丰产、稳产、品质优良等特点,是适合我国早春温室栽培的黄瓜优良品种。1999年通过天津市及山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具有双亲本抗性,高抗枯萎病、中抗霜霉病和白粉病。具有良好的稳产性能。植株紧凑,长势强;叶深绿色,主蔓结瓜为主,雌花节率40%左右,回头瓜多。亩产达5500千克。耐热性好,在32-34℃高温下生长正常。春露地可延长收获期,获得较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瓜条顺直,瓜长35厘米左右,单瓜重230克左右,瓜色深绿,有光泽;果肉浅绿色,质脆、味甜、品质优。 适期播种、华北地区一般在3月中下旬到4月上旬播种,苗龄30-35天,亩保苗3500株,从播种到采收约60-70天左右,采收期60~70天。露地直播,适宜采用地膜覆盖,以提高早期产量。丰产潜力大,需肥水较多,应以促为主,以提高产量。定植前施足底肥,根瓜作住后应及时追肥。采收中后期加大肥水量,并进行叶面追肥。商品瓜及时采收,特别是根瓜,以避免坠秧。提高中后期产量,减少畸形瓜的发生。中后期主要防治霜霉病、白粉病、蚜虫等。适宜于全国各地露地栽培。

黄瓜种植技术 

相关阅读

桂公网安备 45010702000689号|桂ICP备14001967号-1|耕种帮手机版|免责声明:本站内容由网友供稿,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种地网

GMT+8, 2024-4-16 23:35 , Processed in 0.05501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