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种地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水稻白叶枯病发病原因分析及防治技术

2020-9-12 15:30| 发布者: 种地网| 查看: 966| 评论: 0

摘要:   水稻白叶枯病病原为水稻黄单胞菌、细菌,黄单胞杆菌属。白叶枯病是水稻主要病害之一,一旦发生,一般可减产10%,严重的可减产50-60%。因此,加强对白叶枯病的防治非常重要。  1.发病原因  1.1 发病与气候条 ...

  水稻白叶枯病病原为水稻黄单胞菌、细菌,黄单胞杆菌属。白叶枯病是水稻主要病害之一,一旦发生,一般可减产10%,严重的可减产50-60%。因此,加强对白叶枯病的防治非常重要。
  1.发病原因
  1.1 发病与气候条件的关系
  高温、高湿、大风暴雨是白叶枯病流行的气候条件。田间气温在17℃即开始发病,26-30℃为发病盛期,潜伏期短,病菌侵入至症状表现只需3-5天左右,再侵染次数增多,低于17℃和高于35℃的连续低温和高温则不会发病,相对湿度90%以上,有利于菌源侵染寄主。
  1.2 发病与品种抗病性及生育期的关系
  水稻品种间对白叶枯病存在一定的抗性差异,一般糯稻最抗病,粳稻比籼稻抗病,高秆窄叶品种比矮秆阔叶品种抗病,耐肥品种比不耐肥品种抗病,叶面水孔少的品种比叶面水孔多的品种抗病,而种植感病品种更易流行成灾。同一品种苗期到分蘖期较抗病,分蘖末期抗病力下降,孕穗期易感病,抽穗期最易感病。
  1.3 发病与栽培技术的关系
  凡施用氮肥过多、过迟、过于集中,特别是穗肥施用不当,使植株疯长,株行间密蔽,通风透光不良,叶片浓绿柔嫩,植株的抗病力就会减弱。受水淹比不受水淹发病重。大田串灌、漫灌都能直接促使病害传播,而长期浸泡在深水中的稻株,对发病影响更大,这主要是田间湿度大,有利于病菌繁殖侵染,深灌并能增加土壤有毒物质的积累,促使稻株抗病力下降,拔节后深灌发病更严重。
  2. 防治技术
  2.1选用无病种子。
  2.2科学管理
  大田要施足基肥,及早追肥,巧施穗肥,不偏施氮肥,氮、磷、钾及微肥平衡施用。严防大水淹没秧苗,培育高素质壮秧,提倡旱育秧。大田应浅水勤灌,干干湿湿,干湿交替,适时适度晒田,对已发病的田块也不宜重晒,以免加重病害。
  2.3适时防治
  大田施药做到“有一点治一片,有一片治一块”的原则,及时喷药封锁发病中心,如遇气候有利发病,应实行同类田普查防治,从而控制病害蔓延。在白叶枯病常发地区,孕穗期用叶枯宁预防,水淹没的田块及暴风雨袭击过的田块,水干及天晴后及时每亩用叶枯宁100克兑水60千克均匀细水喷雾预防。在白叶枯病发病初期,一般每隔5- 7天,每亩用叶枯宁100克兑水60千克均匀细水喷雾防治一次,连续2-3次,即可减轻和降低白叶枯病发生造成的损失。

相关阅读

桂公网安备 45010702000689号|桂ICP备14001967号-1|耕种帮手机版|免责声明:本站内容由网友供稿,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种地网

GMT+8, 2024-3-29 02:23 , Processed in 0.03919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